|
时代呼唤“傻子”精神:傅华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六十一)时间:2025-05-19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神如璀璨星辰,永不黯淡;总有一些人,以看似“傻气”的执着,书写着伟大的篇章。雷锋、郭明义,他们被一些人称作“傻子”,却以无私的奉献和纯粹的信仰,成为人民心中的丰碑。傅华,这位深受雷锋精神感召的教育工作者,同样以“傻子”般的坚定,在践行雷锋精神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为何需要这样的“傻子”,时代为何呼唤这样的精神。 傅华老师在松原查干湖留影 冬冬拍摄 一、“傻子”精神:纯粹信仰的闪耀 雷锋曾说:“如果说这就是‘傻子’,我甘愿做‘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祖国需要这样的‘傻子’。”在常人眼中,雷锋将自己的时间、精力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奉献给了他人与集体,不图回报,这种行为或许难以理解。然而,正是这种“傻”,彰显出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纯粹信仰。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用平凡的举动诠释着伟大的精神。 郭明义也有着相似的人生感悟:“每做一件好事,都有一股幸福涌上心头,我越做越高兴,越干越有劲。”在他的世界里,奉献不是负担,而是快乐之源。他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无数人带去希望与温暖。这种“傻”,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是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更是对信仰的忠诚践行。 傅华深受雷锋和郭明义精神的感染,他立志突破“一辈子做好事”的“难”字,以“傻子”的姿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他在日记中写道:“帮助别人,是我的人生一大乐事。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过程中,我的思想得到升华,我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看来,这种看似“傻”的付出,实则是实现人生价值、追寻内心幸福的途径。他甘愿像雷锋、郭明义一样,做人民需要的“傻子”,因为他深知,这种纯粹的信仰,能够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矢志不渝:在坎坷中坚守初心 傅华践行雷锋“傻子”精神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63年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开始,他便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征程。历经数十年风雨,他遭遇过误解与质疑,面临过重重困难,但始终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在他的日记中,多次提及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坎坷。然而,这些挫折并未磨灭他的信念,反而让他的信仰更加坚定。1992年3月5日,在毛泽东同志 “向雷锋同志学习”光辉题词发表29周年纪念日,他写道:“虽然历经坎坷、磨难,但始终矢志不渝,有党和人民支持,我什么也不怕。心红似火,志坚如钢。”这种坚定的信念,源于他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源于他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执着追求。 傅华在教育岗位上,将雷锋“傻子”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他认真备课、悉心教导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他设置“付华德育信箱”,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有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他组建学雷锋小组,引导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在他的努力下,无数学生受到感染,在心中种下了善良与奉献的种子。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通过坚守与付出,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三、精神传承:照亮时代的光芒 雷锋、郭明义以及傅华所代表的“傻子”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人民需要这样的“傻子”,因为他们是社会温暖的传递者,是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需要这样纯粹、无私的精神滋养。 傅华在日记中曾表达对社会风气好转的期盼,他相信通过自己和更多人的努力,能够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他的坚持与奉献,不仅影响着身边的人,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他在给毛新宇的信中写道:“我已做了万余件好事,坚持二十四年写道德修养日记,约有90万字。”这些数字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付出,是他对精神传承的执着。 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拍摄 习近平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时代呼唤“傻子”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凝聚社会力量的纽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雷锋、郭明义、傅华这样的人,以无私的奉献、坚定的信仰,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傻”,是大智大勇,是对国家、对人民最深沉的爱。 傅华以他的一生,诠释了人民对“傻子”精神的需求,回应了时代对这种精神的呼唤。他的坚守与传承,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永不褪色,“傻子”精神永不过时。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精神必将激励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让社会充满温暖与希望,让人间处处绽放真善美的花朵。(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