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信仰如炬,岁月如歌:傅华的精神修行之路 (六十五)
详细内容

信仰如炬,岁月如歌:傅华的精神修行之路 (六十五)

时间:2025-05-21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傅华的日记,是岁月沉淀下的精神瑰宝,每一篇都闪耀着理想与信念的光芒,记录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深刻思考。从青春岁月的辛勤耕耘,到中年时期的坚定守护,再到面对时代浪潮的勇敢发声,他的生命历程,宛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奏响了对信仰的忠诚、对教育的热爱、对正义的坚守。


图片4.png

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拍摄


青春时光里,傅华以劳动为乐,以奉献为荣。1975年3月13日的日记中,“早晨和社员一起劳动。放学、下班后积肥拾粪。抽空儿给学生无偿补课”,寥寥数语,勾勒出他充实而忙碌的日常。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主动承担起多重责任,将个人的精力与热情毫无保留地投入到集体与教育事业中。他坚信“干社会主义,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我看还不够,应该做三、四个人的工作”,这种朴素而坚定的信念,驱使他不断超越自我。雷锋那句“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成为他青春岁月的座右铭。他深刻领悟到,真正的青春价值在于不懈奋斗与无私奉献,而非贪图安逸与个人享乐。这种对青春的理解与践行,让他的青年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也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步入中年,傅华在教育与生活中继续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面对困难与挫折,他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1990年6月16日的日记中,“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赞扬面前,不骄傲;在荣誉面前,不伸手。”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他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他将吃苦视为磨练意志的良机,认为“把吃苦看做是人一生的最大乐事。因为它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锻造一个人的钢铁性格”。


在教育工作中,他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1990年8月31日,当收到女学生杜鹃的“救援信”后,他立即行动,不仅代交学费杂费,还给予经济帮助,并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努力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他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991年7月25日,面对灾区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将孩子的保健费捐出,“灾区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够尽其所能为灾区人民群众做点事,心里感到踏实,感到愉悦,感到幸福”,这份朴素的情感,彰显出他心怀天下、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


图片5.png

傅华老师在白城留影  冬冬拍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傅华在思想领域展现出坚定的立场与敏锐的洞察力。2005年3月24日,当他得知上海教材编写小组删除小学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一课时,义愤填膺。他深刻认识到,英雄事迹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删除这些内容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损害。他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呼吁“马上纠正错误,采取措施挽回影响,‘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要重新写回教材”。在他看来,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在2005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那天,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诋毁马克思、诽谤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他同样毫不退缩。他明确指出,“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容置疑与诋毁。”他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上发表数十篇跟帖进行批驳,并建议相关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批判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他深知,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同样是思想交锋的重要战场,作为一名有思想觉悟、有政治责任感的共产党员,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


在教育理念上,傅华始终秉持着尊重与关爱的原则。2005年5月28日的日记中,他从事教育工作32年,始终“把学生当做‘大人’看,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朋友,做到“热心帮助学生,诚心资助学生,耐心教育学生,真心对待学生,爱心献给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实现教师教育的真正目的。他渴望成为与全国名师、教育家齐名的人,“见贤思齐是我的梦,也是我的人生追求”,这份追求并非源于对名利的渴望,而是对教育事业更高境界的向往,是希望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更多的学生,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6.png

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拍摄


傅华的日记,是他一生精神修行的见证。他以信仰为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以行动为画笔,描绘出绚烂的人生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无论是面对生活的艰辛、教育的挑战,还是思想领域的纷争,他都未曾动摇。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定信仰,勇于担当,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生命在追求与奉献中绽放出永恒的光彩。(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