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居陋室守初心,心怀家国践担当——傅华老师的赤子情怀 (六十九)时间:2025-05-22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喧嚣的尘世中,总有一些人,虽身居陋室,却心怀天下;虽平凡普通,却有着炽热的家国情怀。傅华老师便是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存在。他以笔为戈,以纸为戎,22年前用一封寄往党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的建议信件,书写着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注,诠释着一名普通的共产党人责任与担当。 2020年11月17日傅华在白城师范学院作学雷锋事迹报告 佚名拍摄 傅华老师的“陋室”,或许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宽敞的空间,但这里却是他思想的沃土、精神的家园。在这两间小小的砖挂面土屋子里,他日复一日地阅读、思考、写作,关注着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动向,思索着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难题。这里的一桌一椅、一笔一纸,都见证着他对家国的深情厚意,承载着他为国家建言献策的热忱与执着。 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源自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还是文化建设、教育改革,他都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和深刻的洞察力。他深知,国家的命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他主动肩负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对国家发展的6条建设性意见,寄往《求是》杂志,期望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撰写建议信件的过程中,傅华老师展现出了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他广泛查阅资料,深入调研分析,力求每一条建议都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他关注教育领域的问题,凭借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公平、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的建议;他关心社会民生,针对农村发展、弱势群体帮扶、基层治理等问题,积极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他的每一封信件,都饱含着对国家发展的深入思考,凝聚着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傅华老师身居陋室却心怀家国的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不计个人得失,不图名利回报,只为了心中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国家大事的研究和建议撰写中,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个人生活空间。在他看来,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便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这种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芒。 傅华老师在松原家中学习 冬冬拍摄 这种精神也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许多人选择了沉默和回避,而傅华老师却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向党中央机关刊物《求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无论力量大小,只要勇于担当,就能汇聚成推动国家前进的强大动力。 傅华老师的这种精神,更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当今社会,物质的诱惑无处不在,许多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而傅华老师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他坚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耀眼的精神光芒。 傅华老师身居陋室却心怀家国的精神,是我们伟大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扬和学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让我们以傅华老师为榜样,心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