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首页 >> 雷锋集体 >>雷锋传人 >> 以笔传精神,以信育幼苗 ——傅华老师书信背后的雷锋精神传承与少年期望 (七十六)
详细内容

以笔传精神,以信育幼苗 ——傅华老师书信背后的雷锋精神传承与少年期望 (七十六)

时间:2025-05-22     作者:塞北雪【原创】   阅读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春风拂过的雷锋月,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二(8)班的56个孩子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特殊书信。这封信的作者傅华老师,是一位将雷锋精神融入生命长达62年的退休教师,他以亲身经历与真挚话语,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精神高地的成长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与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


图片3.png

傅华给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二(8)班56个孩子写信  文静拍摄


傅华老师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教科书。1963年,年仅10岁的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一位雷锋式的五好战士校外辅导员的亲自引领下,踏上了学雷锋做好事的人生道路。从那时起,62个春秋悄然流逝,数万件好事的积累,436万字日记的书写,记录着他对雷锋精神的坚守与热爱。退休并未成为他践行精神的终点,反而让他有更多精力投身到传承雷锋精神的事业中。作为郭明义雷锋文化讲坛爱心大使、“暖风”辅导员工作室公益志愿服务实践导师、雷锋班“编外战士”,他的多重身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的事迹,不仅是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更成为激励无数人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


这封写给孩子们的信,字里行间充满着长辈的关怀与期许。傅华老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为孩子们勾勒出践行雷锋精神的清晰路径。在家庭中,他教导孩子们听父母长辈的话,学会做人做事,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承担家务,在点滴生活中培养良好品德与责任感;在学校里,他鼓励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友爱同学、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并注重品德修养,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生活,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社会上,他期望孩子们听党的话,积极做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好事善事,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全方位的引导,让雷锋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能够践行的行为准则。


傅华老师着重强调了“真学实做”四字“真经”。他指出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心”做起,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孩子们而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难题、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当孩子们能够自觉地将这些小事融入日常生活,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雷锋精神便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这种从细微处入手的引导,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傅华老师对《雷锋日记》的推崇,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雷锋精神的窗口。他将《雷锋日记》比作人生教科书,认为通过认真阅读,孩子们能够走近雷锋、了解雷锋,进而走进雷锋的心灵世界,深刻感受雷锋精神的伟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孩子们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而《雷锋日记》中所展现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精神,犹如一盏明灯,能够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孩子们能够从《雷锋日记》中汲取精神力量,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他们便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稳健。


傅华老师应邀参加“传承雷锋精神,讲好雷锋故事”活动并作报告,以及他坚持给孩子们写信,都体现出他对“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的深刻认知。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中,对于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傅华老师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教师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传承雷锋精神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对于收到书信的二(8)班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封信,更是一份精神的馈赠。他们或许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傅华老师话语中的深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这些谆谆教诲必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孩子们能够牢记傅华老师的嘱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在家庭中,成为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用孝心和关爱温暖家人;在学校里,成为同学的好伙伴、老师的小帮手,用友爱和互助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社会上,成为文明的小使者,用善良和热情传递正能量。

期待这些孩子们能够以雷锋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发扬奉献精神,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想起雷锋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当他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以雷锋的价值观为指引,做出正确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有理由相信在56个孩子们的班主任胡付彪老师和傅华老师及学生家长们共同努力下,雷锋精神将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也将成长为新时代的“活雷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片4.png

胡付彪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佚名拍摄


傅华老师的这封书信,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地域、年龄的精神桥梁,让雷锋精神在老一辈与新一代之之间得以传承。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次深刻教育,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精神感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傅华老师一样,积极投身到传承雷锋精神的事业中,从自身做起,从教育下一代做起,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相信在无数像傅华老师这样的传承者的努力下,在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践行中,雷锋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王凤军

值班:任安广


雷锋报分割线 (2).jpeg


新报底.pn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