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若暖阳照人间:傅华以无私奉献铸就精神丰碑 (一百零八)时间:2025-06-16 前 言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 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 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塞北雪 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以纯粹的初心与无私的奉献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傅华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存在,他用一生践行雷锋精神,将善良与高尚镌刻进生命的每一处细节。在他的世界里,为他人着想是本能,无私奉献是信仰,淡泊名利是坚守,每一个举动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每一个选择都诠释着崇高的品格。 傅华老师在第二年故乡白城留影 冬冬拍摄 在新立小学就读时,傅华便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善良与胸怀。那年的学雷锋优秀少先队员评选,班级里竞争激烈,仅有一个珍贵的名额。身为少先队大队长,傅华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学雷锋事迹,本是当之无愧的人选,事实上通过班级不记名投票傅华当选为“学雷锋优秀少先队员”。然而,当他看到因落选而哭泣的同学李某时,内心的善良瞬间被触动。回到家后,他毅然向父母提出将荣誉让出的想法,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又以坚定的态度说服了班主任夏桂兰老师。这一让,让出的是一份荣誉,彰显的却是一颗纯真无私的心。对于年少的傅华来说,同学的快乐远比个人的荣誉更为重要,这份善良与豁达,为他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 1973年步入教师岗位后,傅华更是将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在新立小学任教期间,他用行动诠释着师者的大爱。背着残疾女孩过东大河接送上下学,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两年;利用周日休息时间率领全班50多名同学搭建“雷锋桥”,解决当地百姓、学生出行难题;为了学生,他放弃休息时间,寒暑假、节假日都奔波在家访和无偿补课的路上。尽管工作表现极为突出,班级各项活动精彩出色,但面对评优选先时的不公,他却毫无怨言。在他心中,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和他人付出,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法动摇他坚守初心的决心。 傅华老师在松原镜湖公园留影 冬冬拍摄 1979年,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深井子镇中学任教。面对初三“慢班”的种种难题,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能力,创造了深井子镇中学教育史上的奇迹。他将“慢班”管理得井井有条,学生成绩大幅提升,期中全县统考七科平均成绩从54.4分跃升至期末的68.8分,与“快班”仅差1—2分;所任政治学科在全县54所中学中考成绩排名荣获第一,众多学生取得满分的优异成绩。为了这份教育事业,他不惜牺牲个人与家庭的利益。1980年,妻子生产时,他因忙于初三毕业班学生复习,未能请假护理,导致孩子夭折,妻子产后大流血也险些丧命;同年暑假前夕,当全票当选省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时,面对领导希望他让出名额的请求,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成全老同志。在傅华看来,个人的得失与教育事业、与他人的需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教育的忠诚和对他人的关爱。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评职晋级关键的“优秀”名额摆在面前,面对学校领导的“请求”,傅华依旧没有丝毫犹豫。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无私奉献”才是他人生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他深知,荣誉只是身外之物,而帮助他人、坚守初心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傅华老师在给青年学生讲雷锋故事 佚名拍摄 傅华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闪耀着雷锋精神光辉的一生。他以善良为底色,以高尚为追求,以无私为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的事迹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社会的角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傅华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高尚不在于拥有多少荣誉和财富,而在于能够始终心怀他人,无私奉献。他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与美好。(待续) 编辑:蒋国辉 责编:程 进 值班:任安广 |